47、第 47 章_六十年代县城生涯
乐可小说 > 六十年代县城生涯 > 47、第 47 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47、第 47 章

  郑西洲短短二十三年,从富家少爷到一无所有,奢靡生活与贫贱心酸,他全都亲身体会过。

  经历的事情多了,反而不能轻易相信一个瑞士梅花表给出的信息。

  那未免太过荒唐。

  2049年和1958年,隔了将近一百年的漫长光阴。任谁也不会相信其中的可能。

  郑西洲不耐烦地来回转悠,谁让他看中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媳妇儿?

  身份那一层过不了关,结婚报告更没有可能批下来。

  他到底能不能结婚了?

  想来想去,郑西洲决定去找政委求情,当初教导他的老政委远在西南,拍电报不方便说,只能当面说,那来回一趟起码也要六七天的时间。

  事到如今,不去也得去,他急着结婚呢!想到这里,郑西洲当即动身,先去了邮电局找姜萱。

  “你怎么来啦?”

  姜萱扔下报纸,不是不惊喜。

  郑西洲伏在窗口前,低声说:“我临时有事,要去西南找个人,来回要一个星期。”

  “……你又要去干什么?”姜萱拧眉,“你不是急着领证结婚吗?都这个时候了,还要跑那么远?”

  很不巧,他就是为了结婚报告这件事出远门的。

  郑西洲不能明说,扣住姜萱的手,随便找了一个借口,“给你取聘礼,我在西南埋了一样东西,是我妈当年留给我的,我去拿回来,正好送给你。”

  姜萱才不相信他说的鬼话,但问了也没用,不肯说就是不肯说,继续较真地追问也没意思。

  郑西洲有事瞒着她,她也有很多事情没有坦白呢。

  姜萱站起身,离开工位,拉着他走到邮局门口,“那你今天就要走吗?矿区肯给你假期吗?”

  “请假没问题,待会我回家收拾点东西,直接去火车站,能尽快走就走,到时候也能早点回来。”

  “你还会回来吗?”姜萱有点不安。

  “为什么不回来?”郑西洲气笑了,屈指弹她脑门,“别胡思乱想,我是急着办正经事,回来就能带你去民政局领证。”

  “你一个人在家住,半夜不用怕,隔壁有杨叔杨婶,安全着呢。”

  姜萱低落地“哦”了一声。

  郑西洲又拿出积攒的钱票,“给,这段时间的零花钱,应该有三十块,别顾着买肉包子,自己回家做饭,低调点,懂不懂?”

  “懂!”

  姜萱眼睛眨眨,瞅着他手里厚厚一沓的钱票,眸光潋滟,大着胆子夺了过来,笑得眉眼弯弯,

  “这些钱都给我啦?”

  “……不是,给我留五块钱。”他还得买火车票呢。

  于是姜萱真的只给他塞了一张面值五元的人民币,想了想,又给了两张粮票,“路上也要买饭吃,五斤的粮票够不够?”

  “出远门要用全国粮票,这些地方粮票用不了。”郑西洲叹口气,尽心尽力给她科普。

  “那怎么办?”姜萱茫然。

  “拿着粮本去街道兑换,这个你别管,我自己去换。”

  郑西洲赶时间,“我走了,如果碰到急事,先去找黄三看看,实在不行去找钟叔,你还记得他在哪住着吗?”

  “我记得。”姜萱点点头,恋恋不舍地拉住他衣摆,“你不要和我抱一抱吗?”

  要了命了。

  郑西洲拉着她去小巷角落,趁着安静无人,捏住她下颌吻了上去。

  深而长的吻,勾得两人呼吸急促。郑西洲松开她,吻了吻她的眼角,“走了,这几天安分点,少给我招惹烂桃花。”

  “知道啦。”

  姜萱看着他走远,心里难掩失落。

  谈了恋爱没多久,天天和郑西洲黏一块,她都习惯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了。

  下午回到家,果然没有看到某人熟悉的那张脸,姜萱心情闷闷,随便煮了点杂粥应付。

  吃完饭,趁着天没黑,去附近的供销社溜达了一圈,一时冲动,没忍住买了两个毛线团子,还有毛衣针。

  刚付完钱,姜萱就后悔了。

  买什么毛线团子毛衣针,难不成她真要贤惠地给郑西洲那个狗男人织毛衣吗!

  回到大杂院,姜萱托着下巴,拿起两根毛衣针,无聊地敲了半天桌子,最后眼一闭心一横,厚着脸皮去找杨婶了。

  “婶子,我想织毛衣,怎么织啊?”姜萱求知欲旺盛。

  “那简单,你坐到这里,我给你教。”

  杨婶拿出常用的针线篓,给她示范,“你先看看我怎么织的?”

  “用这根针勾住线吗?”

  “对,再绕个圈勾一针。”

  “……怎么勾?”姜萱又忘了。

  院里亮着一盏灯泡,灯光晕黄,姜萱低着头,笨拙地织着毛衣袖。

  第二天,她拿着毛衣篓去邮电局,立马受到了徐玲玲的一番嘲笑。

  “姜萱同志,你不是死也不肯跟我学着织毛衣吗?”

  “决定结婚的人就是不一样……”

  “成熟了!”

  姜萱羞愤:“你快别说了,徐玲玲同志,我和你的友谊小船要翻了!”

  徐玲玲捧腹大笑。

  时间恍然而过,很快,街道开始派发八月份的粮票。

  姜萱已经有了一次经验,拿着粮本和副食本,熟门熟路领到了一沓票券。

  “不对啊,同志,这个月怎么少了十斤的粮票?”姜萱纳闷。

  工作人员闻言,翻了翻花名册,“户主是郑西洲对吧?”

  “对。”

  “前两天他来街道办公室,兑了八斤的全国粮票,正好划掉了这个月的十斤粮票份额。”

  姜萱恍然大悟。

  差点忘了郑西洲离开前兑全国粮票的事情。

  不过,姜萱又一次长见识了,原来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真的不一样,而且不是一比一兑换呐。

  郑西洲离开的第六天,姜萱收到一份加急电报,“有事,推迟归。”

  拍电报的人正是郑西洲。

  姜萱郁闷:“到底忙什么事?跑那么远,还不能准时回来。”

  这个婚到底能不能结了?

  再不快点回来,姜萱都要丧失结婚的劲头了。

  八月十七日,历史上的某个会议开始上演。

  政策才出来,当天下午,收音机开始循环播放新闻,“以钢为纲,全面跃进……号召全民大炼钢铁,努力实现钢铁产量翻一番……”

  邮电局门外的大喇叭也在号召动员。

  听到耳边激情昂扬的新闻播报,姜萱的心一点一点下坠,脑子轰隆隆作响,犹如望见了疯狂来临的那一刻。

  她怎么能忘了这件事?

  尽顾着惦记三年饥荒,差点忘了这个大炼钢铁全民运动!

  姜萱心脏猛跳,急得站起身,“玲玲,你和主任说一声,我有急事,我赶着回家。”

  “哎——”

  姜萱头也不回,抓着背包,风一样的冲出了邮电局。

  一口气跑到百货大楼。“同志,那个菜刀怎么卖?”

  “六块八,两张工业券。”

  工业券,幸好她手里有四张,是上个月和这个月街道派发下来的,都是郑西洲的份额。

  姜萱毫不犹豫,买了两把菜刀装进包里,为了保险起见,又悄悄挪进了空间。

  她还要买别的铁制品,烧水壶,尤其是铁锅,不锈钢盆也要多买几个。可是没有工业券了。

  街上人来人往,阳光炽热,喇叭声此起彼伏,乌云积压,空气沉闷,有种暴风雨来临的预兆。

  1958年的盛夏八月。

  姜萱心急如焚,一步也不敢停,飞奔着去了矿区保卫科。

  “黄三,你过来!”

  “嫂子,”黄三诧异,“你怎么来这里了?”

  姜萱示意他往墙角走,低声问:“我问你,你手里有工业券没?”

  “有。”

  “有几张?我花钱跟你买。”

  “那怎么行?我直接给你。”黄三急忙把兜里的票券拿出来,皱皱巴巴的一团,有面值五两的粮票,也有工业券。

  “这些都是昨晚打牌赢回来的,工业券应该有八张。”

  “嫂子,你急用的话尽管拿去,我拿着也没用。你别给我钱,让洲哥知道了,我得被他削一顿。”

  姜萱攥紧拿到的工业券,问:“你有没有听到收音机上播放的新闻?”

  “什么新闻?”黄三茫然。

  “就是号召大炼钢铁的。”

  “那个啊,”黄三没当一回事,“那和我有什么关系?”

  “江东市有铁矿吗?”

  “有啊,矿区后面那座山都是!那边隔壁的山还有煤矿呢。”

  姜萱没放弃游说,暗示道:“你有没有想过,那个炼钢铁,可能要把咱们的铁锅菜刀不锈钢盆都收去了……”

  “不会吧?”黄三说,“咱们矿山那里多的是矿石,咋可能还要——”

  “万一呢?”

  姜萱知道历史的走向,更是清楚这一段轰轰烈烈的疯狂时期。

  遍地拔地而起的“土高炉”,凌晨时分亮起的火光,短短几天建成的“卫星炼铁厂”……

  黄三咂舌:“嫂子,你想干什么?”

  姜萱低声:“我借你的工业券,是想拿去买两个铁锅,以防万一。如果你信我,你想办法弄几张工业券,给你家里也买两个锅,随便藏到哪里,总之不能藏到家里去。”

  “行,行吧。”

  一个铁锅少说也要十几块,他没那么多钱啊,黄三囊中羞涩。

  姜萱看出来了,“你没钱买锅啊?”

  “嫂子,我辛辛苦苦省吃俭用……只攒了十块钱。”

  “你不是在保卫科当临时工吗?一个月十八块的生活费让你吞了?”姜萱难以置信。

  黄三挠头:“那不是、下馆子随便吃两顿,买点米面什么的,就没了……”

  姜萱吐口气,恨铁不成钢,“我给你借十块钱,回头记得还我。”

  “哎,行,谢谢嫂子!”

  “那这些工业券我拿走了?”姜萱生怕他买锅没有工业券。

  黄三拍胸口,“没事,我和朋友随便借借,粮票借不到,工业券能凑好几张呢。”

  姜萱闻言,彻底放心了。

  离开前也不忘叮嘱他:“你动作快点,最好待会就去买锅。”

  黄三点点头,“知道了,嫂子,你忙你的。”

  走出矿区时,路过办公楼,姜萱想了想,还是没去二楼财务室找苏圆圆。

  提醒买锅这种事,一个黄三都得忽悠半天,再来一个苏圆圆,姜萱实在找不到别的理由忽悠了。

  还不如她私下多买一个锅。

  万一真的用上了,到时候再说。

  阳光越发刺眼,街上高高悬挂着大喇叭,播报声激情昂扬。

  姜萱走进劳保五金店,店里也有卖铁锅和刀具的,和百货大楼相比,估计价格能便宜点。

  “师傅,那个烧水壶多少钱?”

  “八块六,一张工业券。”

  价格还能接受,姜萱又问:“那个锅怎么卖?”

  姜萱说完,屈指敲了敲锅面,声音叮咚清脆,是一口好锅没错了!

  “十五块。”

  “……十、十五块?”姜萱惊呆。

  老师傅抽了一口旱烟袋,见她这个反应,指着铁锅道:“你挑的是尺寸大的,那个当然贵了,你看看下面那排锅,尺寸小一点,正好方便在铁皮炉子上用。价格也便宜,十块出头。”

  姜萱低头看了眼,一口一口铁锅尺寸不一,甚至还有口径更小的,大概有两个手掌那般大。

  考虑到实际用处,家里只有她和郑西洲两个人,每次煮的饭菜也不算多,不如买两个小锅得了。

  万一家里的烧水壶和锅都被收走了,大家都要用笨重的瓦罐烧水做饭,烧半天才能把水烧开,费时间不说,还费柴火。

  那种环境,姜萱哪敢光明正大拿出烧水壶?

  只怕分分钟就要被人拿着炼铁去了。

  正好柴房有一个废弃的铁皮炉子,提前搬到房里,关上门偷偷烧水,未必不可行。

  姜萱想得很周全,几乎把口袋里的钱花得一干二净,八张工业券刚好够用,买了一个烧水壶,两口铁制小锅,还有两个不锈钢盆。

  把东西统统藏进空间,姜萱擦把汗,松口气,终于能放心地回到家。

  临近天黑,外面一阵嘈杂,锣鼓敲响,喇叭声一遍一遍呐喊。

  “同志们,为了支援建设,大家都把自己家的锅碗瓢盆拿出来啊,咱们街道准备响应号召,今晚就建\炼铁炉\了……”

  “什么呀,要收烧水壶,俺能不交吗?”

  “牛翠花同志,这就是你的觉悟不高了,大家都争先抢后贡献呢!”

  小媳妇连忙补救:“同志,别听俺婆婆瞎说,你们尽管收,俺们全力支援炼铁工作!”

  外面吵吵闹闹,没多久,轮到了姜萱这边。

  两个人高马大的办事人员走进门,后面还跟着敲锣打鼓的宣传人员,乌泱泱的一群。

  姜萱太庆幸下午那会的大采购了,主动把家里的烧水壶铁锅勺子交出去,“同志,一切都是为了炼钢,我们家的铁制品都在这了……”

  呜。

  姜萱心里肉痛。

  烧水壶就算了,乌黑嘛漆的,给了就给了,就当扔破烂。

  可是家里的那两口铁锅,锃亮如新,估计郑西洲当初买的时候也是花了十几块,都是钱呐。

  杨婶比姜萱更抠,偷偷往床底下藏了一口小锅,“同志,尽管收!”

  轮到田寡妇,田寡妇起初不愿意,后来见人太多,一个个气势汹汹,只能捏着鼻子,认命地交了出去。

  孙干事那家更没意见了。

  这还不算完,两个年纪小的初中生挽起袖子走进屋,东看西看,杨婶藏到床底下的那口小锅,不出意料地被翻出来了。

  杨叔反应极快,“哎呀,怎么还忘了这里有一个锅?好几年没用了。”

  “是是是,都怪我,我也忘了。”杨婶干笑着附和。

  田寡妇那里更是搜出了一个乌漆嘛黑的大锅。

  至于姜萱,提前把橱柜里的大部分粮食收进了空间,不锈钢勺子也被她藏了,没有一样搜出来的。

  最后办公人员离开时,有个初中生猛拍脑门,“叔,咱们是不是忘了铁皮炉子?那个也有铁啊。”

  姜萱:……

  这个时候再想把柴房的铁皮炉子收进空间,都已经迟了。

  她的炉子!

  作者有话要说:二更!算是肥章啦!

  理直气壮求“营养液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eke9.cc。乐可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leke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